莫桑比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驻非的你被什么吸引,又被什么留住 [复制链接]

1#

非洲,一片神奇的土地,没来过的人眼里的非洲是贫穷、饥饿、战乱、干涸。来过非洲的人看到的是机遇、财富、别样的风土人情,缓慢的生活节奏。

在不同的国度生活久了,终归会遇到一些不太一样甚至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每天在必须有持枪保安的公司上着班,在外只敢用“老年机”的经历相信大部分驻非人都有过。

小的治安事件对于驻非人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见怪不怪。但有的国家甚至是有安全局势都不稳定,甚至可以说是动荡不安。

如此说来,为什么还有很多的人愿意来非洲工作,而驻非人也不愿意回国呢?

找了很多驻外粉丝聊天,以驻非人的眼睛,讲述身边人不肯回国的故事。

报酬

在非洲务工,赚钱肯定是第一要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背景离乡来到遥远的另一片大陆呢。

Z先生是一个老非漂了,负责工程车辆的维修与保养,来到莫桑比克这几年间,工资比在国内高不少,一年最多也就回一到两次国,机票钱挺贵的,公司包吃住,一年到头省着,也能存下不少。

Z先生家里有孩子读书正是要钱的时候,他不敢停下手头的工作,回国怕负担不起生活的开销,只能继续留在非洲,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机遇

非洲很危险,也有很大的机遇。

非洲就像是一片片蠢蠢欲动的大陆,生机勃勃,每一天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华人所到的地方,到处在建设,在发展,遍地都是机会,人总是抱着一丝理想在艰苦的奋斗着。

小刘是建材公司的一名销售,干了三、四年了,本来学英语专业,阴差阳错的去做了销售,后来跳槽到了建材公司,因为英语过关,才被外派到了非洲。

如今在当地也有了些人脉,家里亲戚在广东开制衣厂,老刘总想着要把衣服卖到非洲,自己创业。

在非洲做销售的这几年间,看到了非洲的巨大市场,想着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好的机会,说不定就创业成功了。

信仰

老刘是一名工程师,在一家著名建工国企工作,因为公司承建了在非洲的一个铁路建工项目,外派来工作。

老刘是老党员了,妻子是医生,刚完成援非医疗的任务回国不久,夫妻两个这些年聚少离多,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如今,在非洲的大量华人,有一部分人是国企员工外派而来做建设,在一带一路大环境的背景下,与非洲国家建立友好建交关系,建设非洲,也等同于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谋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世界

还有些先天喜爱旅游,看风景,热爱大自然的人,非洲的淳朴,缓慢的生活节奏,把他们留在了这里。

朋友圈就有个爱旅游的妹子,走遍了大半个地球,如今在非洲大陆上的各个国家转悠着,每天朋友圈都发着在非洲遇到的有趣故事。

在驻外人群里,谈论的最多的就是不知道回国干啥的问题。

回老家,工资低,接受不了这国内外工资水平带来的巨大落差;国内的大城市,相对来说工资可观,但生活节奏快,压力太大了,国内人才辈出,比自己优秀,又比自己努力的年轻人大有人在。

比起他们,自己有的也就是驻外几年工作经验的优势了。然而在非洲驻外,早已习惯了相对国内比较慢的生活节奏,所以有的人回国工作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回到非洲来。

来到非洲,最初也都是怀揣着对未来美好期待、梦想与信仰开始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然而更多的是在这片大陆磨平了棱角,带着生活的琐碎,壮志未酬,又不得不重复现在的生活。

与在国内的朋友也慢慢的少了联系,没了共同语言,更别说是与朋友分享自己在非洲生活上的困境,总是在去与留之间自我挣扎,最终碍于要风光回国的面子,选择留下了继续奋斗。

有人问,这些都是平时稳定时候的状态说不愿意回国,为了工作可以理解,如今疫情形势严峻,在海外的人为什么还有人谈不愿意回来,难道命比钱更重要吗?

其实非洲不是第一次面临着传染病,甚至于非洲是病毒高发的地区,也是发现各种疾病、病毒最多的地区,诸如艾滋病、埃博拉、伤寒、霍乱、疟疾、结核、登革热、黄热病等等。

面对新冠疫情,中国人通过国内的新闻,早早的就做了防护,老非漂们经历得多,并没有觉得异常的恐慌,反而更加冷静从容的应对。

在外多年,有人把非洲早已当作了是第二个故乡,见证了自己的青春与梦想,甚至是爱情!还有人是心怀家国,为了信仰,在非洲发光发热。

这两类人无疑是幸运的,也确实是少数的,他们有着不错让人羡慕的工作和收入,美满的家庭。

而来到非洲更多的是抱着梦想,刚来积极奋斗的青年,和抱着梦想自我怀疑自我斗争的青年。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年轻。

驻外人想家的是必然的,就算是有了第二故乡,心中想第一故乡还是要常回家看看的。

危险与机遇,黑与白,好与坏永远是共存的。

去或留?心向往之,便是前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