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7月29日,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成立。22年来,在*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府和各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牢记国家使命,立足陕西、面向旱区、服务全国,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种业发展、国际合作、乡村振兴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杨凌示范区成立22周年之际,杨凌融媒体中心特开设专栏,聚焦示范区22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推动示范区向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迈进。
回望过去,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展望未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2岁,正值青春年华。肩负着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和自身发展使命的杨凌示范区,以坚韧顽强的品格,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次突破和一个个跨越,在农业发展领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国农业崛起先试先行的探索者和贡献者。
杨凌科技惠及亿万农民
年6月28日,杨凌示范区科技助力陕西省深度贫困县区脱贫攻坚正式启动,为柞水服务团、镇巴服务团、略阳服务团、白河服务团、紫阳服务团等5个科技服务团授旗。这些服务团将依托农科教优势,积极助力陕西深度贫困县区脱贫攻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而这,只是杨凌以科技推动示范推广的其中一项举措。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将科技示范推广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通过发展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工作,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已实现了陕西省56个国定贫困县以及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杨凌示范推广基地全覆盖。围绕种养殖、农业工程、经营管理等方面开设了26门培训课程,在全国累计培训农民超过36万人次,名农民获得技术职称证书。
特别是近三年来,杨凌把秦巴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培训主战场,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场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场、培训农民3万多人,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农业实现提质增效,农民生产生活得到持续改善。
在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中,杨凌探索建立了“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信息化、社会化、多元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把先进农业技术和改革创新红利辐射到更大范围。探索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目前,累计在18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个,年均推广效益亿元以上。仅年上半年,示范推广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示范推广效益亿元。数以亿计的农民朋友享受到了“杨凌科技”带来的实惠。
国际合作彰显杨凌担当
仲夏时节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阳光明媚,瓜果飘香。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这里举行。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这一声音的发出,将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再次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从年的首秀,到提出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14年来,杨凌先后承办期援外培训项目,杨凌的农业科技造福了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多个国家;培训场次从每年1期增加到每年15期;培训语种从英语扩大到法语、俄语等六种语言;培训领域从最初的只有旱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农业生产环境调控3类拓展到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谷物种植与加工等11大类16个领域。
如果说杨凌以援外培训的方式,成为引领世界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杨凌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则翻开了我国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新篇章。
一直以来,开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都是杨凌履行国家使命的重要内容。如今,杨凌已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设了4个农业示范园,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与产业合作关系。其中,开展合作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过了30个,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等2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的*府部门签订了加强农业合作的有关协议,开展了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农业要发展,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中美内布拉斯加农业科技园、中加现代农业合作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中以节水示范园、中马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园区相继建成,吸引一系列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落户杨凌,开拓了国际合作的新领域,让杨凌这块“农字招牌”被世界各国所铭记。
种业发展孕育现代农业“杨凌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紧依托农科教资源和产学研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努力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杨凌良种”。
目前,杨凌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近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6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家小麦育种分中心,累计育成并推广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经济林木、牧草花卉、中药材、畜禽等农林牧新品种32类余个。
杨凌示范区成立22年来,始终坚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每年培育动植物新品种30多个,“西农”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选育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籽粒直收,打破了制约我国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现代化发展的瓶颈;番茄品种金棚一号、金棚三号,金棚五号和金棚六号,已连续十年是我国保护地粉红番茄的主栽品种。“陕单”创造了陕西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已成为陕西春玉米区的主栽品种、陕西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主推品种;有效解决了冬枣在榆林“坐果难”“不成熟”两大难题,创造了自然条件下我国冬枣种植的最北纪录;“瑞阳、瑞雪”苹果通过国审,有望成为*土高原产区苹果更新换代最具潜力的主栽品种;构建了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苹果产区建立了防控点个,推广面积万亩,挽回产量.7万吨,累计为果农增收节支94.5亿元……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先后引进培育各类种子企业26家,其中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4家,是全省省证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年种子交易总额约6亿元,占全省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一,示范推广面积逾亿亩,已成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农牧良种集散地之一。
华丽嬗变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自身发展方面,近年来,杨凌走出了一条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的路径,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备受各界瞩目,道路四通八达、宽阔平坦;住宅小区星罗密布、鳞次栉比;产业园区功能齐全、区域明显……过去的偏远小镇,嬗变为如今的一座农科新城。
世界强企业绿地集团将总投资亿元,涵盖商业、酒店、康养以及农业的四大板块的世界城项目落户杨凌,利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为杨凌“三区三高地”建设添砖加瓦;今年5月份杨凌与世界强企业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化工农化有限公司签约,在杨凌建设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中心项目,双方将充分发挥彼此优势,为我国种业发展作出贡献。
近两年来,杨凌坚持全员招商理念,坚持“招大引强”,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聚焦重点产业、锁定重点区域、瞄准重点企业,围绕“”产业招引领域及优势特色、八大主导产业招商,引进了一批有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增长极。先正达、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成功签约入区,现代种业实现突破性进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呈现加速聚集态势,农业大数据库产业化项目、杨凌数字农业发展中心等智慧数字农业项目,先后签约或入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模式,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在杨凌土生土长的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仅用了四年时间,实现了产品销售额从万元到1亿元的巨大跨越。
内外兼修破题乡村振兴
年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策的批复》正式下发,明确杨凌要发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两年来,杨凌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按照“产业、生态、人才、组织、文化”“五个振兴”的发展思路,做亮面子、做强里子,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区”。
大力发展种子产业,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集特色种养殖、产品加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庄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输出技术服务4.5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4亿元。新增“两权”抵押贷款万元,累计发放经营权抵押贷款1.42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国家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产业振兴亮点频出。
王上村青砖点缀的墙面文化气息氛围浓郁,家家户户房前的景观树墨绿成景,一处以生态振兴为引领的“高颜值”宜居乡村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方面,杨凌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四覆盖一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村。
在着力推进文化振兴方面,杨凌广泛开展“全民阅读书香杨凌”活动,建成农村阅读点78个,投放图书余册,村(社区)“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了杨陵区家风馆,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5个。建立村规民约负面清单制度,吸纳乡贤人,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强力推进组织振兴方面,扎实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创建了2个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15个省级达标村;以组织体系创新、治理能力创新、农村改革创新为重点,成立了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4个*小组,*员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新集葡萄、田西红薯、斜上猕猴桃等*建示范点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扎实推进人才振兴方面,充沛乡村振兴专职人员、驻村规划师力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培育农业农村人才,一批农业项目优秀青年经营人才投身农业发展。强化村级干部队伍管理,形成了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鲜明导向。
杨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与农共丰。22年来,杨凌从关中腹地的一个西北农业小镇,一跃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蜕变为持续释放虹吸效应的农科新城,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引擎”。
当下,示范区上下正紧抓国务院《批复》精神和上合基地建设新机遇,在履行国家使命和自身发展的使命中继续奋斗,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行波赵玉婷王晓艳
编辑:赵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