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温宪仰望高峰攀登不止人
TUhjnbcbe - 2023/7/15 21:05:00
北京皮肤科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15677.html

20世纪90年代,他走遍乌干达以南所有非洲大陆国家。在曾关押过曼德拉近20年的罗本岛监狱、在非洲大陆惟一核电站、在治安局势凶险的索韦托等黑人城镇,他都是第一个现场采访的中国记者;当曼德拉宣布南非即将与中国建交时,他是在现场捕捉到这一重大独家新闻的惟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新闻记者;他曾全程踏访坦赞铁路,也曾深入内战中的莫桑比克、安哥拉、扎伊尔采访。

他的足迹还遍及美国50个州。他曾三次专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独家专访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采访美国前总统卡特等诸多*要、学者和专家;在弗格森镇、巴尔的摩等地发生骚乱时,他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四十多年国际新闻报道生涯中,他锐意进取,贡献卓著。他就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北美中心分社原首席记者温宪。让我们一起分享他充满传奇的职业经历和故事。

从功勋部队“特种兵”到报社印刷厂车工

年3月,不到20岁的我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那时报社还在王府井大街号。在此之前,我有过四年多的*旅生涯。

年12月18日,我以“甲级身体”的评定从北京第50中学穿上了那身“小帆布”*装,当晚乘坐一列“闷罐车”前往陕西华县,开始成为一名*人。在这段浸入骨髓的人生经历中,我最大的收获便是特别能吃苦和严以自律。

这是中国惟一的一支执行返回式航天器测控回收任务的神秘部队,后被中央*委授予功勋着陆场站光荣称号。作为这支功勋部队的第一批“特种兵”,我站过岗,开过荒,打过坯,架过线,开过油机,在秦岭山区拉过练,还当过一年半的炊事班长。数九寒天累出一身又一身“白毛汗”湿透棉衣,三伏天儿喊着“为革命吃饭”强咽二米饭(意指大米混搭高粱米),一周只有一次带肉菜。这样的经历,使我见识过陕南山区百姓的贫穷;这样的磨练,令我认定“当过兵之后,就没有什么我不能吃的苦”。

刚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的温宪在阅读《人民日报》

年温宪在人民日报社印刷厂修配车间的工作照

刚到报社时,我被分配到印刷厂修配车间当车工,操作的是一部“”型号车床。我的师傅夏妙根,是当时报社印刷厂惟一拥有九级技师资质的高手。夏师傅是上海人,除了技术好以外,他为人特别善良、友好、忠厚。我对他和其他师傅们都特别尊重。对于车工这份工作,我勤学苦练,尽全力掌握。当时我制出的一个零件,是轮印车间老式印刷机印报时“抓”住纸张的小齿钩。每当看到报纸顶端处被小齿钩“抓”过的一排小洞时,我便油然生出一份自豪感。我也曾为这份工作付出过代价。有一次在磨车刀时,紧紧顶住车刀的右手中指不慎滑到正在飞速运转的沙轮上,顿时削掉一块指肉,当时竟无痛感,过后疼痛难忍,至今仍留有明显伤迹。

“实事求是”铭记终生

年10月,我被调往报社总编室机要秘书室。那时报社没有办公厅,总编室机要秘书室便承担着报社中枢神经的职能。从年10月到年底,我在总编室机要秘书室工作了四年多时间。在号房间这个特殊工作岗位上,我从一个独特角度,近距离经历、观察和感受了仍是大字报满天飞的文革后期、惊心动魄的粉粹“四人帮”及其*羽的过程,以及激动人心的改革开放初期等重大历史时期和事件。这一独特经历,使我对人民日报作为*报的历史作用、责任和影响有了极为深切的感受和认识。

年,温宪在人民日报小汤山“五七干校”

粉粹“四人帮”后的中国,经历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等一系列变革大潮,人民日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一篇篇送审稿件,一个个往来电话,一群群匆忙的身影,都与这个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此留下这样那样的印记。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迎来了多位重返领导工作岗位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迎接过前来报社商谈稿件的于光远等知名学者,也接待过前来报社陈情的各方人士,其中包括刘少奇的子女刘源和刘平平兄妹二人。

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我是人民日报最早得知这一噩耗的人之一。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时至1月8日子夜,匆匆来往于房间的人们脸上有着怎样不可名状的悲痛表情,却又都尽力保守着一个天大的秘密。1月9日凌晨下班后,我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来到天安门广场,遥望着灯火通明的人民大会堂,我或许是最早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为周总理致哀的人。年1月11日上午9时,医院向周恩来总理遗体告别。也是在那一年,全国各地悼念周总理的文章如雪片儿般,源源不断地涌向人民日报。

年12月30日晚8时40分,我正在值夜班,值班室内的红机响了。“我是邓颖超。”听筒对面传来清晰、柔和的声音。我的神经高度紧张起来,条件反射般地拿起笔来开始记录。“你是值班同志吗?我对报社送来的悼念恩来同志的三篇稿子有点看法。”邓颖超说道。“在谈看法之前,我先把一个认识谈一下。”红机的另一端传来邓颖超温和的声音,“我们回忆历史,一定要遵循主席‘实事求是’的教导,要有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对于历史事实,最重要的是要确切,要完整,要弄清楚。不能只要前半节,不要后半节,不能自己编造,不能为了吸引人就哗众取宠,弄得那么神秘似的,什么神奇呀,传奇呀,这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悼念恩来同志,但不能从中捏造。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不能胡说!”

四十多年过去了,但邓颖超“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不能胡说”的教导,一直萦绕耳边,铭记于心。“实事求是”成为我在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中笃信和恪守的准则。国际新闻报道是一个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记录事实、历史、真相乃至整个世界的职业,我们必须敬畏历史,敬畏事实,敬畏真相,敬畏文字,否则,轻则产生歧义,重则歪曲历史。

学无止境拼搏不已

庆幸的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得以近距离观察、感受和学习众多老一辈人民日报新闻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高尚风范。曾在这样一个群星璀璨的环境中工作,对于我此后的人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影响。

那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部门里年龄最小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小温”。同事彼此间也都是小张小李,老王老赵地相互称呼。面对老一辈人民日报新闻工作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座高峰,但你首先感到的是谦逊和友好;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深海,但展现出的却是平和与沉静;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巨著,但在日常的采写、编辑工作中,仍是那样句斟字酌、一丝不苟。

我忘不了李庄那伟岸的身躯、和蔼的笑容以及永远是在用商量的口吻与人谈论事情;忘不了安岗头脑敏捷、点子丰富和独具慧眼的新闻敏感。当秀水街口出现第一个摊贩的时候,是他提出一定要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温宪仰望高峰攀登不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