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7
TUhjnbcbe - 2023/9/5 20:06:00

年6月,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成功举办。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同非洲大陆就应对疫情举行峰会的国家,引领国际对非抗疫合作,为全球抗疫合作注入新动力。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阐述了疫情形势下推进中非合作、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策主张,指出要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并宣布了对非抗疫援助、减缓债和复工复产等系列举措,受到非方高度赞誉和广泛欢迎。与会领导人共同发表了《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声明》,一致认为中非双方要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会后中非双方密切对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中非合作克服疫情挑战,不断恢复并向前发展。

在中国抗疫的艰难时刻,非洲国家和非盟等地区组织通过不同方式对中国抗疫行动给予有力声援和支持。年2月非盟部长理事会发表公报支持中国抗疫努力,是全球首个重要地区组织和整个洲域公开给予中国声援。非洲48国元首、11国*府首脑、12国议长和非盟委员会主席来函(电),10国发表*府声明,18国外长致函,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会议、卫生部长紧急会议以及主要地区组织会议等均向中方表示声援和慰问,不少非洲国家不富裕,但仍积极向中国捐款捐物。一些非洲在华留学生同当地防疫人员一道奋战在抗疫前线。

非洲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驰援非洲,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实施难度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从年起,中国根据有关国家需求,统筹地方*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各类资源,向非洲53国和非盟提供了批检测试剂、防护服、口罩、隔离眼罩、呼吸机等紧急抗疫物资援助,实现对非抗疫援助“全覆盖”。中国积极同非洲国家分享抗疫经验,向17个非洲国家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或短期抗疫医疗队,同非洲人民共同抗击疫情,并推动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中国积极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在中国疫苗上市之初、国内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即开始向非洲援助疫苗,为非洲国家抗疫提供支持与帮助。中方积极落实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坚定承诺,截至年11月12日,已向包括50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7亿剂疫苗,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并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再向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中国企业亦积极在非洲地区开展联合生产,帮助有意愿的国家实现疫苗本地化生产,目前已在埃及启动疫苗本地化生产,同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合作协议。

为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疫情冲击,克服暂时困难,中国支持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G20)“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在G20成员中缓债金额最大,已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共识。中国支持将G20缓债倡议延期至年年底,并同有关成员一道落实《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对于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中国并同有关方一道,通过个案处理方式提供支持。

(三)并肩战胜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年,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非洲人民的艰难时刻,中国义无反顾伸出援助之手,在国际社会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国是最早向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提供援助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向西非疫区提供实验室并设立留观诊治中心的国家。中国先后向有关非洲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提供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快速、实用、全面抗疫援助,先后使用9架次包机运输物资和人员,向疫情国派出16批、0多名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与当地医生共同战斗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前线,中国医生还在当地培训医护人员1.3万人次。中国还为疫区国家援建了实验室、治疗中心等多个项目,成为当时中国支持海外国家和地区应对公共危机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规模和力度最大的一次援助。面对疫情,中国外交官、医疗队、维和人员和企业员工始终选择坚守,而不是撤离。恐惧比病*更可怕,而信心比*金更宝贵。在灾难面前,中非人民展现了同甘苦、共患难的一片真情。

年,刚果(金)再次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及时向刚果(金)及其邻国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以及非盟等提供包括物资、现汇、专家、药品、培训在内的一揽子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帮助有关国家及时遏制疫情发展。

(四)携手应对自然灾害

中国历来重视非洲受灾国的救援工作,帮助非方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危机,并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多边国际组织开展对非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年中国遭受特大地震灾害,仅万人口的赤道几内亚就捐赠了万欧元,平均每人1欧元。刚果(布)*府在汶川地震后捐赠万美元,在玉树地震后又捐资万美元建设了一所小学。非洲人民在自己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慷慨解囊支援中国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这份情谊让中国人民倍感温暖。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国先后在40多个受灾非洲国家实施粮食、供水、妇幼、教育等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达0多万人,有力促进了受灾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年,“伊代”飓风席卷东南部非洲。中国向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马拉维紧急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并向受灾最严重的莫桑比克派出65人组成的国际救援队,在莫当地治疗多人。年底,蝗灾袭击非洲之角,地区国家超过万人生计受到威胁。年初,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仍紧急向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3国提供灭蝗物资援助,并从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安排援助支持3国购买防控物资和开展能力建设。

四、奋力开创中非关系新局面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站在历史的又一个十字路口,中非更加需要巩固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双方将坚定不移深化传统友好,坚定不移推进互利合作,坚定不移维护共同利益,继续发挥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不断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共同创造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中非合作论坛引领对非合作

为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在中非双方共同倡议下,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论坛已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成为新时代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未完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