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周家夷受访者供图
冯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第18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队长。回想起和同行们一起援非的日子,有一件事让他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医疗队队员们守望相助的情谊,通过这件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医疗队不负岁月、不负祖国的援外精神,以下是他的讲述。
第18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
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来自各个医疗单位,在国内,我们是素未谋面的同行,到了莫桑比克,我们只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中国医疗队队员。
那是一个傍晚,医疗队接到了我驻莫桑比克大使馆和莫桑比克卫生部的出诊任务:当地一家采矿企业发生矿难,多名工人受伤,包括一名华人,需要医疗队紧急救援。接到任务,医疗队立即成立了“12.23”事件救援小组。据了解,事发地距离我们驻地一千多公里,当地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经协调可顺搭一架可载两人的小型运输机前往。救援小组研究决定:兵分两路,队长、普外科医生冯仕彦,骨科医生周剑先行前往,其余队员乘车赶到。所有人立即分头行动,一边详细了解伤员的情况,一边准备救援物资。
夜色中,这架小型运输机出发了。然而飞机设备较简陋,上面并没有座位,我们两名“先遣队员”就自备坐垫,在狭小的空间一路颠簸,最终抵达依扬巴内省。
经初步查体后判断:多名人员受伤,其中一名华人多处骨折、休克;一名当地人张力性气胸、胸腹联合伤,病情严重。我和周剑利用有限的资源,对气胸病员进行紧急排气处理,以缓解呼吸困难;对骨折病员进行骨折复位,夹板固定,以控制出血、减轻疼痛及次发损伤;同时对其余病员进行了紧急处理,监护生命体征。
医疗队抢救伤员
此时,其余队员经泥泞小路一夜狂奔,也到了救援现场,他们赶到后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战斗。因为缺乏物资,队员们搭上简易帐篷、打着手电进行了紧急手术。翻译和厨师也加入了进来……那一刻,每个人都肩负神圣的使命,都有着“一人可抵千*万马”的气势和担当;那一刻,救死扶伤也早已没有了国界,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抢救一个个伤员。
第18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载誉归来
经过积极的救援,所有伤员转危为安,当地百姓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以此表达对中国医疗队的真诚感谢。看着身边的“战友”,大家也都舒了一口气,我们又一次并肩完成了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不辱“白衣外交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