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非洲人吃不吃大象为什么
TUhjnbcbe - 2023/10/16 17:04:00

年3月,一支由传奇猎人RJ.坎安宁、澳洲神枪手塔尔顿、美国博物学家、外科医生、动物标本师及退休总统罗斯福的组成的强大阵容队伍登上了德国海*上将号。从当今肯尼亚登陆,前往刚果。为纽约自然博物馆寻找动物标本,上万只动物丢掉性命后,东非狩猎游一炮而红,在各国富人圈中掀起一股比拼狂潮。

01.东非狩猎狂潮

实际上,早在年乌干达铁路竣工后,英国殖民*府就已经搞出了东非发展规划蓝图,专门成立一批公司,开发东非大草原豪华游路线。为世界各地渴望冒险的土豪们提供狩猎物资、器材、安保人员和保姆服务。

在机动车辆还未大量进口到非洲大陆前,豪华游队伍交通工具以马骡为主,规模十分庞大,除掉技术人员,光是后勤服务工就多达50位,金主咖位再大一点的,随行队伍轻轻松松上百人。

狩猎体验队伍中,标配一名猎头(字面意义上的猎头),这个圈子中最开始打出名号的要数欧洲人布莱克,他来非洲时间稍早,本来只是一次无心插柳的私人雇佣,万万没想到竟成了重大的人生契机。

年左右,德拉米尔勋爵付费请他和另外一位索马里猎人到索马里兰打猎。随着时间推移,狩猎队阵容愈加豪华,到后来,每支队伍中光猎头就有好几个,人员激增带来了另一个不便——称呼紊乱。

行程中,只要碰到紧急情况需要呼叫猎头,别人一叫,瞬间就有几个人同时答应,尴尬无比。

于是人们干脆按肤色来明确称呼,白人叫白猎人,非洲土著则叫黑猎人。这片大草原上猎人的职能跟现在的健身房私教差不多。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为了提高客单价,再包装一下,弄一堆人围着他转,营造出物超所值的感觉。

随着罗斯福安全回国,东非这条定制版狩猎线,彻底爆火。英国人顺势推出门票套餐(狩猎许可证),50英镑一张,向全世界宣誓,有钱有闲你就来,奇珍动物打不完。

至于能打到什么,全看个人本事和经济实力(几乎所有动物都包含在内)。自古以来,有名人效应加持的东西就没有不红的,更何况这个代言人高为一国元首,东非特色游迅速成为那个时代最时尚的事情,世界各国权贵阶层趋之若鹜,热度几十年不减。

海明威的著作《乞力马扎罗的雪》也是在那段时间所写。

这场时代闹剧背后,大象血泪满身,长久被白猎人紧紧盯着,群体数量日渐式微。苏格兰冒险家贝尔也因为杀死上千头非洲象而“享誉世界”。

尽管肯尼亚早已立法禁止猎杀大象。仍架不住人心贪念,偷猎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年3月,10头大象被偷猎者残忍杀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象生意始终静静潜伏在非洲法制大网之下。

因为贫穷,非洲农村家庭有太多无奈,丛林肉仍然是它们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狩猎是他们收入的重要补贴。曾有动物保护组织工作人员以各种身份打入当地大象买卖浑水江湖,调查大象保护漏洞。这些人或成为买家,或成为交易掮客,最终他们绝望地发现,只要人类贪欲还在,买方市场就有,针对大象的杀戮就不会停止。

在非洲一些贫困的地区,野生动物被本地人当成主要肉食来源,大象作为一种大体型物种,首当其冲,尽管身躯庞大,战斗力惊人,依然架不住人类的自动火器,加上本身繁殖能力一般,更是生存无望(雌象一辈子平均生5胎,每次生小象中间得间隔4-5年)。

年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坦桑尼亚的大象从年的头猛降到了头,同样也在5年的时间内,莫桑比克的大象数量也减少了将近一半。

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数字背后,却是两种生存现状的极端,职业猎人们花大价钱购买装备渴望从大象身上回本;生活艰难的当地土著则拿起传统武器到丛林中寻找动物改善生活。

各种组织朝世界各地募集捐款,呼天抢地呼吁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他们绝对想不到某些偷猎泛滥区,偷猎者竟然和雇佣制保卫人员是亲戚。他们更不会想到,有些当地头目直接在这门生意中入股,干脏活的人定时进贡,以保贸易无忧。

隐秘市场购买大象肉的方式也颇为奇特,通常以面粉袋盛装,按袋买卖。为了方便保存,偷猎者在丛林中先以烟熏方式粗加工,后经由各种渠道进入市场。因此,大象肉被人们所熟知的主要是烟熏肉品种。

在刚果盆地人们平均日收入仅有1美元的时候,偷猎者们仅仅靠卖一头大象肉就可以迅速赚到美元,相比老实打工,简直是守着印钞机创业,这也难怪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了。

至于大象肉味道,年,法国美食作家弗朗索瓦·勒·瓦扬在非洲某个部落做客时有幸品尝过。而真正描述出味道的是大猩猩发现者保罗.杜夏伊,据他回忆,年的一天,他受邀参加某个部落的宴会,伴随着轻快的鼓点,酋长的20位妻子依次出场,每人抬着一盘子食物上来,当着客人的面先行试吃,以表示菜肴无*。

随着宴会进行,保罗目光被一口巨大的锅吸引住了,里面居然煮着一头大象,据酋长所讲,柴火足足准备了一星期,烹煮则是从头一天开始的。作为贵客,酋长特意给他分享了一盘水煮大象腿。肉质很粗,口感特柴,加上调料并不丰富,也谈不上好吃。

其实在普通非洲人眼里,大象肉更像一种奢侈品,平民百姓完全指望不上。豆类才是大多数人的主食,肉类缺乏的时节,人们想办法利用牛肉、鸡肉清汤制成沙司,食用前,往马铃薯、木薯粉上淋一点。

02.非洲泥饼与人猩大战

我们在开玩笑穷得吃土的时候,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人们正在经历着这些,海地自年独立以来,长期面临着战乱、自然灾害威胁。无论怎样,人总得活下去,实在没办法,吃土也成。终于有人发明出一种可食用泥饼,你没想错,确实是用泥土制作而成的。

饥民们四处寻找这种特殊的泥土,多遍挑选、细细研磨,往粉末状的泥土中加入海盐,放水搅匀,再用勺子舀出、晒干,泥饼就制作完成了,没有食物的灾年,以此充饥保命成为大多数普通人的选择。在太子港最贫穷的地方太阳城,有大量的泥饼被手工业者批量生产,并靠此维持生计。对于那些处在极度贫困线上的非洲人民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唯一能买得起的“食物”了。

曾经有研究人员大为不解,甚至还猜想非洲人是不是在补充某些微量元素(有些非洲孕妇特别喜欢吃泥饼),并写出多篇黏土营养成分的论文,以平民视角看来,这帮人更像是何不食肉糜的提问者。

不光自然灾害左右着非洲人民的温饱,连黑猩猩也开始从他们饭碗里抢食。乌干达西部的一些村庄不时上演着人猩大战,而人类始终落于下风。年7月20号的一天,四个孩子的妈妈NtegekaSemata正在菜园里劳作,就在转身的瞬间,一道黑影从暗处飞速袭来,趴地上玩耍的两岁儿子被掳走了。

孩子哭声大作,等村民们追上那道黑影的时候,为时已晚,孩子手脚尽断,内脏也被掏了一地。现代医学也无力回天。而这仅仅是非洲农民与自然斗争最寻常的一幕。

原始森林中的资源创造了无限可能,也引发流血冲突,尤其是人与原生动物之间的战争。普通农民手工种植玉米、木薯、水果,在没有天灾、祸事的情况下,恰好够糊口,一旦其他动物也来分一杯羹,马上变得捉襟见肘,轻一点全家挨饿,重则家破人亡。

Semata所生活的地区,时常遭到黑猩猩洗劫,木瓜、芒果、菠萝蜜无所不偷,更可怕的是,它们连孩子也不放过,她居住的村子,5年内就被黑猩猩害死3个孩子。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狮子、鬣狗等潜在威胁,所以非洲人成群结队取水就成了习惯。

相比偷猎者的冒险主义,大多数非洲人更偏向于安分生活,老实种地,再者,狩猎需要巨大成本(器材成本和法律风险),并非普通人所能承受的,尽管偶有所得(破坏庄稼被众人杀死,大家分肉),也会被售卖补贴生活,所以大象这种昂贵的食材并不在他们的菜谱之内,或许吃饱肚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洲人吃不吃大象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