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殖民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东南亚地区进行
TUhjnbcbe - 2023/10/26 17:27:00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185455.html

引言

在巴达维亚建立的头十年征募劳动力非常困难。在17世纪20年代和0年代,荷兰人甚至不得不前往日本或者暹罗修理船只,因为在巴达维亚找不到任何一种类型的工匠。除了各类的工匠,繁重的市*工程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达维亚与奥姆兰登

第一份有数据可考的奴隶贸易始于年,这一年舍恩霍芬号搭载着名男女奴隶从印度的科罗曼德尔海岸驶往巴达维亚。在此之前也有几艘船只从印度的科罗曼德尔海岸驶往巴达维亚,但数量不详。随着巴达维亚的繁荣,移民不断增加,对奴隶的需要也不断增长。

奴隶不但是巴达维亚最大的群体,而且始终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17世纪开始逐步增加。这种持续上升的趋势持续了几十年,一直到18世纪50年代末。

虽然公司试图控制城内的奴隶数量,以防止潜在的奴隶起义的威胁,但是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对奴隶进口的呼声越来越大。17年疟疾肆虐这座城市,再加上年发生的华人大屠杀都加剧了对奴隶的需求。

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损害了奴隶的健康。在-年间,平均每年有10名死去的奴隶被埋葬在奴隶墓地中,真实数据可能更高,因为穆斯林奴隶并不埋在这里。低生育率、高死亡率以及释放奴隶,导致必须增加新的奴隶。因此,不管有没有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奴隶都源源不断地涌入巴达维亚。

18世纪60年代的奴隶人口衰减并非是奴隶制和奴隶贸易衰落所造成,而是因为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迫使*府当局将城市整体迁移。与城内一样,奥姆兰登地区对奴隶的需求也是巨大的。经过六十年与万丹和马打蓝断断续续的战争和休战,公司最终获得了对巴达维亚周边地区的控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到城外定居,在制糖厂、砖厂、亚力克酒厂工作,或从事水稻和放牧等工作。年,*府的存货清单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则信息—-年间,在巴达维亚周围地区建立了个工厂,其中有个糖厂、个砖厂、10个石灰窑,还有个锯木厂。

毫无疑问,一些用于建造工厂以及在这些工厂工作的劳工都是奴隶。随着万丹和马打蓝的衰落,以及奥姆兰登地区经济活动的加剧,人口不断增加,这推动了奴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班达群岛

班达群岛由内拉(通常被称为班达内拉),隆托(又称大班达),伦岛,艾岛,罗曾艾恩岛,火山岛,再加上周围几块裸露的岩石和珊瑚礁构成。班达群岛是著名的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盛产豆蔻和丁香。

年是班达群岛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那一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垄断香料贸易,对群岛发动了征服战争。战后原有00人的群岛只剩下人,这还不包括逃往附近岛屿的人。那些躲在山林中的班达人有时还会在黑夜里返回帮助他们的同伴逃跑、劫掠欧洲人,甚至杀死他们。

总之,班达在被征服后一片狼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岛屿只会给公司增加成本,而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为了能尽快恢复生产,科恩宣布,“如果有人愿意在岛上定居,为公司生产香料,那么公司将接受班达的土地出让申请。”很快,曾经追随公司的退役*人或者曾经为公司服务但退休后选择留在东印度的人提出了申请。

那时的班达除了水果、蔬菜和牲畜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养活那些想要来此定居的欧洲种植园主。于是公司承诺将以成本价提供大米,更重要的是它将提供奴隶在种植园工作,这些奴隶的价格是固定的,无论男女都是40里克斯达尔德,年龄在15-0岁之间班达群岛的所有生产用地被划分成68块,每个种植园公司都将提供5名奴隶。

年,班达群岛见证了第一批奴隶的到来,那一年从巴达维亚运来了55人。尽管公司倾向于将班达人驱逐出去,并用海外的奴隶取代他们,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部分原本被卖往巴达维亚为奴的班达人又被送回了班达,以教授那些进口的奴隶如何种植和收获肉豆蔻。或许班达群岛的豆蔻种植园并没有美洲的棉花种植园那般残酷,但奴隶的损失率依然很大。

一方面,火山喷发和疾病损害了奴隶的健康。年,种植园有名奴隶死亡,而年、年和年的大流行病(可能是天花)损失了名奴隶。另一方面,频繁的奴隶逃跑进一步缩减了奴隶群体的数量。在17世纪后半叶有大量的奴隶走海路从种植园逃跑,每晚可能会有多达10-0人。

因此,不断涌入的奴隶对于替换生病、死亡和逃跑的奴隶至关重要。据说,每年必须进口大约名奴隶,才能防止奴隶人口下降;年,根据公司的计算,每年必须进口到00名奴隶。

种植园的理想奴隶人口在人左右,但实际上直到奴隶制废除之前奴隶人口都高于这一数据。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种植园主资本的膨胀使他们能够买下周围尚未开垦和分配的土地,维持更大的种植园和奴隶。另一方面,种植园奴隶逐渐向私人奴隶转化,家庭奴隶数不断发展。

由于公司提供的奴隶都是最强壮、最健康的,种植园主们总会将这些奴隶转移到自己的家庭中或自己的货船上为自己服务,而将一些瘦弱的奴隶转移到种植园里为公司照看肉豆蔻树。

萨利达金矿

苏门答腊岛素有“*金岛”之称,萨利达金矿就坐落于苏门答腊岛的西海岸。如果说巴达维亚及群岛其他的欧洲定居点向我们展示了奴隶贸易的地域性特点,那么萨利达金矿则展示了一幅印度洋世界的庞大画面。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苏门答腊西海岸的巴东建了一座贸易站,试图将亚齐和万丹的胡椒贸易和*金贸易转移到此地,但是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

荷兰人还需要*金去购买印度和其他地方的纺织品,以及各种有利可图的商品,用它们来与当地人交换胡椒。9年,公司试图吸引当地人到萨利达金矿工作,但被拒绝了。对于从事农业的当地人来说,在报酬很少的情况下在危险的金矿工作毫无吸引力。

于是荷兰人将目光转移到了奴隶劳工上。早期的东西方交往体现了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和蔑视,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观点是对他们的性格印象深刻。“马来人很懒,无论他们多么穷都不愿意去工作,而且生性狡猾,特别爱生气。”

“印度的马拉巴尔人性格温和,愿意学习,但是理解比较迟钝,而且身材纤细不适合做苦力劳动,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的奴隶性情温和、高大、肌肉发达、运动能力非常出众,但是非常蠢。”

因此,虽然在金矿初期奴隶多来自印度南部和群岛内部,但是这些人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死亡率高,而早期与马达加斯加的接触证明了在那里获取奴隶的可行性。早在年,总督杰拉德·雷恩斯特的两封信中便提及了两个地方,安帕西达瓦和马哈赞巴:“去寻找一处名叫安帕西达瓦的地方,或者另一处叫作马哈赞巴的地方,那是一个停泊并获得补给的理想地方,还有仅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得到的大量奴隶。”

至少从年,荷兰人就试图到马达加斯加寻找一些奴隶,但没有成功。自那时起前往马达加斯加的跨洋远行一直没有被放弃,很重要的原因是荷兰人对劳动力的需求。年,伊莎贝拉号从荷兰出发,在好望角休整一段时间后于11月15日出发前往马达加斯加。

他们在博尼湾购买了名奴隶,但在前往苏门答腊的航行中有51人死亡。为了继续他们的远洋贸易并减少航行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公司董事会决定以好望角作为中转站,并专门为奴隶贸易设计了一艘船,将其命名为萨利达号。

结语

年6月5日,这艘船载着荷兰盾的货物前往马达加斯加购买了6名奴隶,但最终只交付了人,其中一半人在抵达巴东4个月内死亡。跨洋远行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不可能由私人完成。我们对那些远至苏门答腊的黑人奴隶知之甚少,唯一能证实的是跨洋奴隶贸易的规模是庞大的,而且非常残酷。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有欧洲人定居的地方总是可以发现奴隶的身影,而且总是占当地总人口的大部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殖民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东南亚地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