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据蚌埠日报全媒体消息,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榜。他们有的于危难之中伸出援手,有的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坚守,有的三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有的捐献热血挽救他人生命……没有豪言壮语,不见得惊天动地,他们的凡人善举却凝聚着无限的道德力量。蚌埠日报全媒体将这些平民英雄的事迹摘要刊登,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汲取道德营养,提升道德境界,让尊崇好人、学习好人蔚然成风。
人物简介:冯国锦,男,年6月出生,禹会区马城镇冯嘴子村花鼓灯艺术团词作者。
事迹简介:冯国锦是冯派花鼓灯第五代传人,在编写花鼓灯灯歌方面才能突出,曾获得市、区“优秀义务宣传员”“美丽家庭”“先进个人”“禹会好人”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花鼓灯民间艺术团曾获得中国(常熟)尚湖国际民间艺术展演优秀奖、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节交流展演大赛“最佳灯班子”称号、蚌埠市春节广场艺术花鼓灯展演优秀奖、禹会区正月十五花鼓灯大赛一等奖。
冯国锦10岁时就跟随花鼓灯老艺人“金嗓子”冯汝尚学习演唱花鼓灯灯歌,并开始了早期创作,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积极参加村文艺宣传队,创作了大量宣传歌颂党的方针政策和反映现实生活的灯歌,尤其在花鼓灯艺术大师冯国佩的悉心指导下,其艺术才能得到了更大提高。
改革开放后,花鼓灯艺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一代表淮河流域文化的艺术瑰宝大放异彩,冯国锦也迎来了花鼓灯艺术创作的春天,他既能创作灯歌又能即兴表演,达到了“指物作诗立就”的境界。一天,冯国锦看到同村一老人在地里打农药,他当场作灯歌:“盛夏烈日气温高,老汉稻田打农药。光着膀子赤着脚,浑身汗水如泼瓢。肚子饿来口又渴,筋疲力尽坚持着。展望秋季稻丰收,再苦再累乐陶陶。”
“锣鼓一打响当当,农村建设真漂亮,座座楼房平地起,水泥道路宽又长,粮食年年得丰收,经济收入大增长,搞养殖,建工厂,家家生意忙又忙……”近年来,冯国锦跟随冯嘴子村花鼓灯艺术团参加了一百多场演出,创作编写花鼓灯灯歌一百四十多首,先后参加国家、省、市级花鼓灯艺术演出、比赛和各类文化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年编写《花鼓灯灯歌》一书,并荣获“蚌埠市年法治文艺汇演作品优秀奖”。
近年来,冯国锦将花鼓灯灯歌创作、编写、演唱的技艺传授给侄子冯三建和孙子冯骏琪,同时积极参与冯嘴子村花鼓灯艺术团在花郢小学开展的花鼓灯传承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禹会区文化馆对冯国锦创作的灯歌进行采录和整理,从其创作的大量灯歌中精选了余首编辑成册。冯国锦表示,自己会创作更多更好的灯歌作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物简介:赵汉卫,男,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事迹简介:年10月,赵汉卫作为第二批中国援莫桑比克军事交流专家,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援非”行动。1月20日,刚回国就赶上新冠肺炎疫情,赵汉卫主动放弃15天休假,回国第二天就返回工作岗位看望急诊、重症病人,医院筹划、部署防疫工作。
1月26日,听到部队需要支援武汉的消息,赵汉卫立即递交请战书:“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我早已做好了上前线的准备,请组织批准我带队出征!”出征前,他每天学习有关新冠肺炎的知识,观看有关疫情的新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