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从沉尸葬母到孩童自缢底层抛掷生命谁之悲bnpwbudo
TUhjnbcbe - 2020/8/9 12:00:00

从沉尸葬母到孩童自缢 底层抛掷生命谁之悲


福建穷孩子将猝死母亲沉尸河中的波澜尚未平息,汕头小男孩的自缢又让我们落泪。9岁男孩小海因发烧不适,找父母要10元钱去看病抓药,家贫缺钱的父母相互推诿,小海遂在房间里用红领巾把自己吊在了房梁上。(《广州》12月1日)这个决绝的男孩已昏迷6天了。在他失去知觉的这些日子里,他的父母、这个社会给了他一些难得的关怀。然而,这些迟到的关怀能唤回他对周围环境的信任吗?当他睁开双眼、继续自己的成长故事的时候,还将面临怎样难以忍受的绝望?表面上看,父母的困顿是导致小海自缢的直接诱因。小海父亲平日靠在建筑工地扛沙包之类的零工挣钱,小海母亲在渔场替人挑拣鱼赚钱,两人收入极不稳定。这样的家庭,抗风险能力极为薄弱,应属于典型的底层,它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十分明显。但是,底层群体并不意味着就该随意抛掷自己的生命。底层也有自己的欢乐,也有活下去的理由、不灭的希望之火。而一个健康理性负责任的社会,是应该且能够给予底层以这样的欢乐、理由和希望的。该给而没有给、没有来得及给,才是诸如此类悲剧最大的悲哀。一个9岁的孩子,不过是生病要求就医,所求并不过分,满足其所求似乎也并不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因素,竟促使他选择自杀。有论者批评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然而又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改变类似赤贫家庭的困顿?这些年来,中国发生了令全世界瞩目的进步,国民引以自豪的变化中就包含着几亿人的脱困。实事求是地说,这确实是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盛世。不过,巨变同时,贫富差距问题一直是发展中中国的隐忧所在,而因物质贫困引起的心理贫困,更是太阳下难掩的阴影。我们固然有安贫乐道的优良传统,这传统也确实滋养了一代代优秀的中国人。然而,世易时移,曾几何时,社会心理也随着社会贫富变迁而变化。传统资源在经历了文化断裂的一代代孩子们面前,失去了说服力,而新的理性又没能及时填补这个空白。我丝毫不赞成福建、汕头这两个穷孩子的极端行为,但我也不认为他们的举动只是个别行为。透过一个个贫困家庭的无奈和无望,我分明看到了那些潜藏在底层民众间的暴戾之气:大不了引颈成一快,何苦在这样的无助中折磨自己的生命和尊严?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了底层的沦陷。在我看来,物质的沦陷之外,最严重的是心理沦陷,它折射的无非是文化的沦陷。如果社会既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底层民众的经济贫困,又没有注意到健康、理性的社会文化的培育和重建,诸如“沉尸葬母”、“红领巾自缢”这样的悲剧就不会终结。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沉尸葬母到孩童自缢底层抛掷生命谁之悲bnpwbu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