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54
这本书讲了什么?
SeekTruthFromFacts——实事求是
这一周把《事实》读完,写一下复盘
在我看来,作者就像是发起了一场对于无知的知识战争。通过大量基于事实的数据,为我们展现了世界各个不同收入水平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感兴趣的可以进入作者建立的网站dollarstreet)
Hans在展开叙述的画面同时,通过具体的事例为我们找出无知的敌人。有在实习医生时的经历,在莫桑比克调查罕见疾病的原因,达沃斯论坛的对话等等。从所带的学生到世界金融的高层人物,对现有的世界观都有着严重的认知偏见。
讨论的范围包括:人口增长,全球经济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气候面临的严峻问题,避孕措施的普及,女孩的受教育程度等
针对以上事例,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有:
一分为二、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以偏概全、规模错觉、命中注定、单一视角、归咎他人、情急生乱。
个人感悟:
我们的偏见往往是无意识形成的,拿非洲的例子来说。提到这个大洲,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停留在,落后,原始,贫苦,部落,交通极不便利等等。其实我们的数据来源,基于和人们的交谈、倾听以及观察。依据片面的描述,对非洲有个大体的判断
实际上,我们生活的环境在30年内况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大哥大,台式电视,自行车,泥土路,到如今各种智能家居,数以千计的万丈高楼拔地而起,通讯设备不断迭代,出行方式花样百多等等。不到30年的时间完成加速性的跨越,何况其他国家呢?
事实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然而我们的价值观岿然不动,慢慢的停留在了历史的某一时间点。可能我们对某些事实认识不够到位,不够及时,不够深刻,但这并不能责怪我们。
收获:
实事求是是第一步。
讲事实更直白一点是讲数据,数据能够反映出现实,现实折射出数据。如果仅凭直觉,外界传入耳中的话,来下结论。往往会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风往哪吹,就往哪倒。
我们要看精确的数据,大多数:是51%还是99%?
平均数是否忽略了极端的情况。面对恐惧时,自己无形会把恐惧放大,导致看不到真相,DDT在发现有害之后,各国纷纷禁止,有害针对剂量而言的,用知乎里面的“抛开剂量谈*性,都是流氓”
以偏概全
所有的化学制品都是有害的。其实不是,肥皂,水泥、清洁剂也是化学制品的范畴。如果发现一个化学用品是不安全的得出所有都不安全,那么我们举出一个安全的化学用品——那么所有化学用品都是安全的?
注意到极端案例,在现有的语言里找出漏洞,举出反例,能否推演出新的结论,人人能够带着批判性思维。
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是好的,能够接受新的事实改变自己的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且积极寻找新的信息。面对问题,基于真实的数据冷静的分析,称得上“实事求是”
今天就到这吧
今日思考:
反面论证
文末
文字编辑:达达
图片提供:达达
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