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期刊尚海明文明多样性与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
TUhjnbcbe - 2022/11/3 21:49: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1215/5117727.html

文明多样性与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南南人权论坛”观点综述

《人权》是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国内第一份人权学术期刊,创刊于年。

尚海明

西南*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

博士后研究人员

《人权》年第1期(本文系年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和培育项目项目号:BS阶段性成果。)为方便阅读,脚注从略。

内容提要:年12月10日至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在京共同举办“·南南人权论坛”。来自8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与会代表围绕“南方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与经验”“文明多样性背景下的人权道路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与会代表在论坛中积极阐明本国人权主张,交流人权发展经验,探讨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路径,达成广泛共识。在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横行的国际环境下,南南人权论坛发出了加强发展中国家在人权议题上团结合作的时代强音,也向世界传递了发展中国家携手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

关键词:文明多样性 南南人权论坛 全球人权治理

为加强发展中国家人权交流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人权领域话语权与影响力,共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于年12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南南人权论坛”。中共中央*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坤明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荷兰、法国、约旦、秘鲁、尼日尔、多哥、莫桑比克、毛里求斯、巴基斯坦等80多个国家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多名代表出席论坛,其中包括马达加斯加前总理、参议院副议长等20余名副部级以上国家官员、人权机构主席、总统顾问、首相秘书长和大使级外交官员,以及60余名驻华使节、联合国机构和阿拉伯联盟等区域组织驻华代表。与会代表围绕“南方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与经验”“文明多样性背景下的人权道路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等议题展开讨论,达成了广泛共识。

一、南方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与经验探讨

二、文明多样性背景下的人权道路选择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人权治理

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南方国家人权进步

五、结语

一、南方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与经验探讨

南南人权论坛是发展中国家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的重要舞台,与会代表积极讨论、热烈交流,共同分享南南人权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入思考南南人权合作的实现形式和途径。

(一)深刻揭露霸权主义对世界人权发展的阻碍

与会代表指出,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近年来不断得到改善,为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权保障水平依然存在诸多障碍。这其中,国际社会广泛存在的霸权主义是南方国家人权发展的重要障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推行霸权主义,采取各种手段干涉他国内*。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的遭遇表明,美国等国家以人权为借口侵害他国主权,不仅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还恶化了相关国家的*治生态和社会局势,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除此之外,国际社会还存在一种更为隐蔽的霸权主义,这表现为,由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不足,大量国际人权规范没有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诉求,成为西方国家施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在“二战”以来的诸多国际人权规范制定中,虽然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南北国家间人权理念的斗争,但整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人权规范制定中参与程度都相当有限,对国际人权规则制定的影响力有限,西方国家对于人权观念的理解和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国际人权规范的制定。事实上,即便被认为是国际人权共识的《世界人权宣言》也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参与到文件撰写过程中来。这导致《世界人权宣言》的表述方式经常是西方式的,没有多维度看待其他文明的人权意识。由于国际人权机制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了西方人权思想,国际人权机制的运行客观上便强化了各国对人权规则背后西方人权理念的认同,要求各国按照西方人权理念采取行动。西方国家的人权话语地位借助国际人权机制不断得以强化。

(二)高度赞赏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和人权发展成就

论坛中,众多代表都介绍了本国*府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本国人权进步的实践与经验。这其中,中国从本国国情出发推进人权事业发展,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参会代表的高度肯定。马达加斯加参议院副议长罗杰指出,任何人权必须通过发展才能获得,而任何发展都必须根植于稳定的基础,中国*府找到了他们的稳定基础,这就是中国共产*。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委员,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教研室主任阿巴希泽指出,中国的人权道路选择是独特的,中国在全民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成员、毛里求斯国家人权委员会主席西图辛格表示,中国在短时间里就取得了世界上其他国家需要几个世纪才能达到的高水平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人权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典范。莫桑比克前外长西芒指出,中国自年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人类发展道路,是一条平稳的道路,以和谐和全面的方式推动人权,中国人民也随之享有越来越高的幸福水平,中国的宝贵经验将持续激励着非洲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

(三)期待中国提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理念

与会代表指出,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人权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是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发展中国家间的人权交流合作仍旧不充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声音依然弱小。与会代表普遍表示,希望南南人权论坛成为新时代南南合作的一个拳头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交流思想、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的权威平台,并普遍期待中国提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权发展。肯尼亚执**朱比利**治事务主管斯瓦雷在回顾了肯尼亚人权发展进程后表示,西方国家片面强调公民与*治权利,而忽视经济社会权利,现在到了打破西方人权观垄断的时候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人权中心副主任提拉巴耶夫指出,中国走出了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提出了中国人权新时代的口号,这些新理念开启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新阶段。叙利亚总统*治与新闻顾问夏班指出,中国能够帮助全球南方国家重新定义人权、重新评估人权,在制定和提出这些新的人权概念中扮演领头羊的作用。

二、文明多样性背景下的人权道路选择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征,也是让人权具有特殊性的重要因素,尊重文明多样性,世界人权之园才能百花齐放。“文明多样性背景下的人权道路选择”是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众多代表围绕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如何推进文明间人权对话等议题展开讨论。

(一)共同探讨文明多样性之于人权的重要价值

与会代表认为,人权作为人之为人的共同价值理念,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人权虽具有超越文明、民族、种族,超越人与人之间先天和后天个体差异,而为世人普遍享有的特性,但现实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他们会因其所处环境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对人权有不同理解和认识。在此意义上,人权又是特殊的、相对的,人权的普遍性要通过人权的特殊性、相对性表现出来。如多哥人权委员会主席波洛所言,人权的基础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人权普遍性与文明多样性密不可分;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动力,人的权利和基本自由会在充分尊重文化传统的情况下得到更好保护;保持文化多样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复杂性,应摒弃文明、文化中的歧视性观念,将文化多元视为一种财富。伊朗人权与妇女事务总司司长阿拉伊从国际义务的角度强调,在国际层面上尊重文化和宗教多样性是和平与安全的基础之一,尊重文化多样性就代表尊重人权,并且可以加强创造全球文明的各个文明、文化与宗教;联合国各类组织应在不同领域内将尊重文化多样性纳入主流,并建立相关制度,将文化多样性领域内基于宪章的机制目标纳入会员国的承诺与义务之中。

(二)大力倡导文明间对话促进人权共识形成

尊重和维护世界人权文明的多样性,坚持人权普遍性原则与各国具体国情相统一,应共同反对人权问题上的文化霸权主义,以文明间对话促进人权共识形成。针对如何打破文化霸权主义,多数代表均强调文明间对话的重要意义,认为对话是消除与人权问题相关的国际紧张和对抗的最可靠途径。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程延*教授指出,人权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源自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和相互汲取,是各种不同文化面临现代威胁和困境所达成的文化共识,应通过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平等对话使人权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研究探讨人权与文化关系理论是推动世界范围内人权共识的必由之路。多位代表进一步提出,应从多元主义视角对目前的人权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重新定义人权;南南人权论坛为南方国家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将发展中国家聚到一起,有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人权概念的垄断,从全世界利益出发重新界定人权。

(三)积极评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资源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为世界文明宝库的积累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次论坛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资源受到参会代表热议。清华大学历史系张国刚教授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指出,西方国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对个人权利的追求,被西方提升为普世价值,但“群”的利益和权利无形中受到了漠视;相比之下,中华文明所高扬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为和为贵、仁义为本”的儒家思想,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形态,对于解决当前的世界性危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卢森堡CEC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魏柳南指出,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和更加平衡的义利观,中国几千年来先后受到了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外来文化的进入并没有破坏中国社会的内部和谐;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国的儒家哲学强调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其他文明,平和地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儒家把“仁”放在人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刊尚海明文明多样性与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