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事扩张咄咄逼人。短短几年之内,全世界共有10个国家落入苏联势力范围或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南越、柬埔寨、老挝、南也门、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格林纳达、阿富汗。
当时,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庞大的核武器库,在常规武装力量上也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西方主流观点也认为苏联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个势头,东西方仍然会长时间共存。
而里根则是第一位认为苏联将会垮台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在年的总统选举中,里根就高调批判苏联,将苏联称为“邪恶帝国”,预言苏联迟早会成为“人类历史的灰烬”。
与前几位美国总统的缓和*策不同,里根仗着美国的*事科技和经济优势,主张强硬的与苏联直接对抗。经过情报分析,里根确认苏联处于严重的经济停滞,把举国之力投入到*事上,注定是饮鸩止渴。他认为苏联最恶劣的是“与人类历史的潮流相背,抹杀人民的自由和尊严。”
和罗斯福总统一样,里根信奉“唯有实力才能赢得和平”。既然苏联经济已经捉襟见肘,里根就针对性的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抗苏联。
*事上,里根大幅度增加美国的*事支出,掀起新一轮*备竞赛,使冷战表面化和激烈化。将美国的国防预算从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3%增加到年的6.5%,迫使苏联将更多预算投入到*事领域。年3月,里根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宣布美国将在外太空部署导弹防御网,打破美苏之间的核平衡。
美国还在西德部署了多枚“潘兴”导弹,10分钟就可以把核弹头打到莫斯科。公布一系列大规模扩*计划,雄心勃勃的把海*扩充到艘*舰,重新启动了被卡特*府取消的B-1枪骑兵战略轰炸机项目,大量生产“和平卫士”洲际导弹。
外交上,广泛支持第三世界的反苏力量。从阿富汗到波兰,从尼加拉瓜到安哥拉,美国向世界各地的反苏组织提供武器和援助。并把中情局人员派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训练当地的反苏游击队。
年里根发布国情咨文《自由、地区安全和全球和平》,认为苏联在年代末期的扩张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无法巩固其势力范围。美国将以“低烈度战争”的方式积极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推翻第三世界现有的亲苏联*府。
年10月,美国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动多人,武装入侵格拉纳达。最终美*以轻微的伤亡推翻了格林纳达的亲苏联*府,宣告“勃涅日涅夫主义”的破产。这是自从越战以来,美国首次对外重大*事行动。美*吸取了越战失败的教训,速战速决,干净利落的实现了作战目标,重整了越战后美*低落的士气。
美*入侵格林纳达在经济上,里根禁止美国和盟国向苏联输出高科技产品,切断苏联与西方之间的科技交流。年代初,西方国家已经开始迈入信息化时代,而苏联却远远落后,缺乏进入信息时代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硬件上无法制造质量可靠的芯片,软件上也没有高效运行的程序。
里根还说服沙特和欧佩克国家增加石油产量,拼命压低石油价格,大幅度减少苏联的外汇收入。其中沙特的石油日产量由不足万桶猛增到万桶,这导致国际油价的全面下跌。年世界油价是每桶30美元,到年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暴跌到每桶12美元,苏联的石油经济损失惨重。
美国在*事、外交、经济上的一系列组合攻势,让苏联难以招架。计划经济的失败、石油外汇的减少、庞大的*事开支,使苏联无法对美国的*备扩张做出反应,不得不放弃勃涅日涅夫的路线。
当时,苏联已经将国民生产总值的12%(实际可能更多)投入到*事上,对岌岌可危的苏联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再加上陷入阿富汗泥潭和年的切尔诺贝利灾难,苏联内部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多。苏联的体制只是靠燃烧自身来维持,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烧光。
一般来说,历史学家都认为里根在年代初采取的强硬策略和对苏联的各种攻势加快了苏联体制的崩溃。年,在多年的经济停滞后,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决定寻求更加激烈的改革方式,最终苏联一步步走向了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