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
新书推荐
《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
[美]夏伯嘉著;向红艳李春圆译董少新校
定价:95元
01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部全面使用中西文相关文献的利玛窦传记,讲述了利玛窦沟通反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欧洲与明代中国的不平凡的一生。作者追述了利玛窦在意大利中部城市马切拉塔的童年时光,在罗马接受教育的学生时代,在葡属印度地区的逗留,以及在大明帝国内自我发现与文化遭遇的漫长经历。
02
#编辑推荐
利玛窦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著名的传教士之一。本书作者掌握多种语言,这使他在利玛窦传记的写作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最终写出了这部杰出的著作。
03
#作者简介
夏伯嘉(R.PO-CHIAHSIA),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EdwinErleSparks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出生于香港,先后求学于香港、英国、德国和美国,是近代早期欧洲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的著名学者。已出版专著和编著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被译成中文、日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德文、葡萄牙文、土耳其文和捷克文,多个国家授予其学术荣誉。
04
#目录
中译本序
致谢
插图
地图
缩略语
序言
第一章马切拉塔和罗马
第二章葡萄牙海洋
第三章澳门
第四章肇庆
第五章罗明坚
第六章韶州
第七章南昌
第八章南京
第九章北京
第十章《天主实义》
第十一章奠定基石
第十二章畸人
结语
附录:指控罗明坚通奸行为之判词
参考文献
05
#序言
在生命的尽头,利玛窦击败了他的敌人。
年11月1日,这位意大利传教士被他的同伴们葬在大明王朝的首都北京城外。葬礼在一座新建成的小教堂举行,坐落于一个被充公的庄园,庄园过去属于一位曾经地位显赫但当时已经失宠的宫廷太监。庄园一度被用作佛教寺庙,现在被皇帝赐作利玛窦墓地,又转而成为天主教教堂,并被整饰一新,祝为圣地,以备葬礼之需。成百上千的信众参加了葬礼,其中有官员徐光启和李之藻,他们是利氏的生前好友,现因后者的去世而显得彷徨无依。还有其他官员和教外之人敬献花圈和唁词,其中不乏高层人士,他们视利玛窦为一位德高、正直、博学的非凡之人。出于敬意,万历皇帝批准诸臣上书,以宫廷待遇举行葬礼。年5月至10月,利玛窦躺在一个密闭的棺材内,源源不断的客人到北京的耶稣会住地向他表达最后的敬意,他们在这位西方人的画像和遗物前鞠躬献花圈,一如中国瞻仰逝者的悠久传统。利氏最后被安葬于北京西门之外。
请求皇帝赐予墓地的提议来自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文辞优美的奏疏出自李之藻之手,叶向高阁老等高官与所有重要的利氏朋友们则在*治上施以援手。自从墓地选定,耶稣会士们还要反击失势的太监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收回庄园的企图。事情一成定局,他们就欢欣鼓舞地收拾破碎的佛教塑像和装饰,将这些“偶像崇拜”的残渣碾成粉末,用水泥混合,为天主教堂奠基。即使是死后,利玛窦还是大获全胜,击退了他生前的敌人,包括太监和僧侣,这些人使他在中国漫长的岁月中遭受了许多磨难。从上疏皇帝到举行葬礼,历时八个月;利玛窦既非国王,亦非使节,却是首位在中国获此宫廷葬礼殊荣的平民外国人,至此,他在中国已度过了二十八个春秋。
利玛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他出生于一个因新教改革而支离破碎的世界,离开了与罗马教会的敌人——异教徒和异端者——无休止的斗争中重拾力量与信心的天主教欧洲,来到中国。除了天主教正统教义之外,利玛窦还吮吸了文艺复兴的甘露,接受了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人文主义熏陶,并学习了自然哲学。因为坚信人的救赎要同时依靠真正的知识和学说,利玛窦和成百上千的先辈传教士以及成千上万的后辈们千方百计地向非基督教世界传播他们的精神产品。这些灵*商人沿着胡椒商人——葡萄牙人——开辟的海路走向东方。葡萄牙人开辟的站点和要塞已经形成海上贸易网络,从马德拉群岛到巴伊亚,从莫桑比克到果阿,从马六甲到澳门。从此,利玛窦得以进入明王朝的大门。
明朝的中国就好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宅院。其围墙之高耸,庭院之宽敞,大堂之奢侈,给访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最好的建筑部分却十分隐蔽。只有亲信、亲属和密友才能有幸进入区分公开与私密区域的屏风之后。穿过通往内室的曲折的走廊,东西厢分为男女眷属的寝舍,房间面朝花园和池塘,有石头铺彻的小路,池塘中有假山点景,荷花与牡丹烘托出湖心的美亭,书房静谧,经室低诵。再往远处,则是仆役们的嘈杂场景,做饭声、洗衣声、吆喝声扑面而来。耶稣会士们于16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时候,这座宅院没有片刻的安静。在它从内到外看上去似乎富丽繁荣、生机勃勃的时候,却遭遇了大火。恰如著名的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中的隐喻,生命被激情和欲望消耗殆尽,如同房屋失火,屋中人浑然不觉,直到整个房屋在他们的头顶塌陷。当危机的迹象交织出现,官员、士绅和平民开始寻找答案和出路,世界大变的情绪蔓延,不公正、不平等和焦虑感随之出现,社会失去稳定的秩序。
远道而来的利玛窦却闯入了这个院落。这位意大利传教士凭着其智慧、魅力和坚持,成功地进入中华文明的核心层面,而这种文明向来排斥几乎所有的外来之客。按照耶稣会士的比喻,他曾经希望进入房屋,迫使屋中之人随他而出,皈依天主教信仰。后来的他成功探索了中国大院的内部构造,进入了他们私密的领地,现实已经远远超出他最初的期望。但这是一条不归路。这就是利玛窦和他的世界的故事。
06
#精彩插页
利玛窦画像
马切拉塔(利玛窦的故乡)
明代绘北京紫金城
长按右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