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农业合作已有50多年历史,中国在非洲援建了大量的农业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可持续性一直都是大问题。由于非洲国家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援助项目移交之后开始走下坡路,最后导致荒废。
中国也在不断调整援助的模式。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农业援非模式主要是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目前中国在非洲援建了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国家万元人民币援建的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运营后,在中方人员的管理下仍然是入不敷出。
可想而知,如果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移交给非方运营会如何。
除了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实施对非洲的援助,不过几十年的对非援助非但没有帮助非洲摆脱贫困,反而使非洲日益贫困。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非洲各国在反抗殖民统治的过程中相继独立,各个国家受到原来殖民国的影响较深,容易受原宗主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诱导和控制,所以导致非洲国家经常*局不稳,战乱频繁。这也就直接导致非洲的农业环境很不稳定,而且农业和农产品市场还容易被各方势力垄断进行经济上的压榨。
再一个非洲普遍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广大农民地位较低,导致农业发展缓慢,非洲农民缺乏良种、机械、化肥这些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同时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受教育时间短,学习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较差,这也影响了中国对非农业技术援助效果。
很多非洲国家的农民由于其优厚的自然条件和特有的生活方式,劳动的积极性和农业组织力不高,对多年的援助产生依赖。而中国农民几千年积累农耕历史、技术、经验等多方面的复杂度远远超过非洲农民的接受能力。
虽然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技术传递潜力巨大,但是面临的这些困难导致这种援助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现在而言,中国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可持续经营。
进入新世纪,很多中资企业开始独立自主地在非洲展开投资经营农业,但是在非洲投资农业的中国农业企业同样面临不少风险。比如非洲的*局和社会环境,自然灾害和劳动生产率低等等。
其实,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难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非洲国家大多数人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农产品市场太小,再加上非洲国家对主要农产品销售进行管制,而且部分国家禁止中国企业的农产品出口,这些因素让中企在非洲面临的市场非常有限。如果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农产品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这就解决了一大半市场问题,中国企业会迅速发展。
中非农业合作虽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但是中非农业合作对于加强中非的传统友谊,带动中国其他领域企业走进非洲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以后的合作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持续下去。
说明:本文只为分享知识,部分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未找到出处,如侵权请联系处理,致谢!转载: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