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豆瓣82分,真人真事改编,他用一辆自行
TUhjnbcbe - 2023/3/22 8:55:00

在非洲大陆东南部,有一个被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三国团团围住的国家,名叫马拉维(Malawi)。

马拉维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多万,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非洲马拉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马拉维属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只有三个季节。这里的经济作物主要以烟草为主,占了全国外汇收入的60%。烟草田的扩张,使得农户庄稼地被大幅压缩,饥荒成了常态。

水旱灾害频发,更是让农户的一亩三分地屡遭摧残。直至一位天才少年——威廉·坎库温巴(WilliamKamkwamba)的出现。他利用发明以风力取代人力,彻底改变了马拉维的农作物种植环境,让无数人吃上了饱饭。

天才少年——威廉·坎库温巴

年,英国导演切瓦特·埃加福(ChiwetelEjiofor)将威廉的故事搬上荧幕,让世人看到了这位非洲少年的壮举。

这部电影,正是在“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励志佳作——《驭风男孩》(TheBoyWhoHarnessedtheWind)。

《驭风男孩》电影海报

故事发生在非洲马拉维的某个偏僻村落,时年13岁的威廉·坎库温巴出生于当地一个四口之家。他们和村落的大部分家庭一样,过着贫苦且知足的日子。

威廉天资聪颖,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他热爱发明,那些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文的废弃物品,总能在他的巧手下变废为宝,获得第二次生命。

13岁的小威廉

当地居民习惯了看天吃饭的日子,在自然灾害面前没有多少抵御能力。那一年,威廉所在的村庄又恰巧遭遇了水旱灾害的轮番侵袭。粮食青*不接,村民哀声连连。

即便如此,别无选择的村民仍然要在皲裂的土地上撒下种子,期待着奇迹的发生。这种小概率的“幸运事件”,自然不会降临在这群淳朴而又天真的穷苦人身上。

干旱的土地

那一年,因为家里拿不出学费,小威廉被学校扫地出门。热爱学习的他只得在图书馆“自我深造”,无意中却被一篇关于风力发电的文章所吸引。

威廉知道,这里的庄稼全靠村里的一口井养活着。每逢旱季来临,村民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提着桶一趟趟地打水浇地,效率低、效果差,起效甚微,事倍功半。

事倍功半的灌溉方法

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将井水自动输送到庄稼地,省去人力运水灌溉的低效方式呢?

这个问题,在13岁的小威廉脑袋里扎下了根,使得他夜不能寐,每时每刻都在找寻着答案。

威廉想到了此前看过的那篇风力发电的文章,并偶然从一辆自行车上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辆改变命运的自行车

威廉姐姐的男友是一位科学课教师,在他的自行车上,威廉看到了一个新奇的装置——磨电灯。

所谓的“磨电灯”,是一套由磨电机和车灯组成的自行车照明组件,通过“摩擦生电”的物理学原理来实现照明。也就是说——蹬得越快,照得越亮。

自行车上的“磨电灯”

风力发电的前提是要制造一台风车,这就需要用到扇叶、转速放大器,以及一台直流发电机。

扇叶好解决——村后的垃圾场有许多废铜烂铁可以收集制造。转速放大器——爸爸那台自行车的前轮传动装置可以代替。直流发电机——姐姐男友车上的磨电灯再合适不过。

制造电力风车的三大要件

顶着众人的嘲笑和质疑,挨着父亲的责备和打骂,威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凑齐了制造风车的关键零件。

当风车组装好的那一刻,马拉维燥热的季风缓缓吹动扇叶,带动充当转速放大器的车轮产出机械能,继而转化为电能,将井水引向田间地头,为久旱逢霖的庄稼带来了一丝生机。

改变马拉维命运的风车

威廉·坎库温巴造风车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马拉维,引来各个村庄竞相效仿,极大程度解决了农户们的灌溉难题。

旱季再度来临时,昔日龟裂干涸的土地已被一片盎然绿意所取代。新的生命,正在诞生。

破土而出的新生命

《驭风男孩》一片上映于年1月,曾先后获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艾尔弗雷德·斯隆奖”,以及第2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三大奖项提名。

截至目前,这部影片保持着豆瓣8.2分、IMDb7.6分的优秀成绩,具有一定含金量。

豆瓣8.2分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上帝如风,无所不触。”正是这样一个智慧的驭风男孩,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微风细雨,使得干旱不再、温润长存。

综上所述——切瓦特·埃加福的这部《驭风男孩》有泪点、有燃点,亦有记忆点,是一部有着真人真事打底的影片,值得一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瓣82分,真人真事改编,他用一辆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