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汪大渊两次搭乘商船下西洋,被后人称为中国
TUhjnbcbe - 2023/4/13 21:07:00

文/李铁《航海往事》

因鼓励航海贸易,元代涌现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间旅行家。他叫汪大渊,字焕章,是南昌人。

据载,汪大渊生于至大四年(年),从小就很聪明,爱学习,因此父母比较钟爱他,取《论语》中焕章一词当他的字,希他长大以后能写一手好文章。

但他在历史上留下姓名,并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而是两次非常遥远的旅行。

至顺元年(年),只有20岁的汪大渊搭乘商船,从当时最大的商港泉州出海,进行了一次远行。

这也是他第一次到西洋旅行,途经海南岛、越南、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伊朗、阿拉伯、埃及等地,然后又渡过地中海,最后到达北非的摩洛哥。当然,这些地名有的是后来才有。

到达摩洛哥之后,他开始返回中国,先是跟随商船从摩洛哥去了埃及,再到索马里和莫桑比克。然后,他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他路过苏门答腊、爪哇,还去了加里曼丹、菲律宾,最后返回泉州。

根据记载,这次旅行时间非常长,一共历时5年,所走过的地方有东南亚、印度、西亚和非洲等地,已经远远超越郑和走过的路。当然,他只是个旅行家,而不是航海家,没有自己的船队。

回国只有两年,至元三年(年)时,已经27岁的汪大渊又从泉州出海,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旅行。

他这次游历的地方更多,不仅有南洋群岛,还去了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这次旅行比上次时间短些,前后共两年。

他能去澳洲还是非常特别的,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外人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英国在好几百年以后,才第一次知道并登上澳洲大陆,所以,西方人都不愿意承认汪大渊去过澳洲。

元代时,出海远行的旅行者可能不光他一个人,但回国后,汪大渊着手写作了《岛夷志》,把两次航海旅行所看到的各地奇风异俗、各国社会经济状况都记录成章,因而他的旅行也被历史记录,流传了下来。

当时,泉州正在修地方志,泉州地方官和主修郡志的人看到了《岛夷志》,非常赞赏,决定把《岛夷志》,收录其中,作为地方志的附录。

在《岛夷志》中,汪大渊详细介绍了澳洲。当时,商人和水手都认为澳洲是最远的一个岛,由于那时人们还没有地球的概念,所以称之为“绝岛”。据《岛夷志》记载,当时“绝岛”上的土著人相当原始,基本状况是“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

“绝岛”上的土著人还不会生火做饭,人们都是茹毛饮血,住在洞穴里。有的土著人情况可能要好一些,有衣服穿,但都是“以朋加刺布为独幅裙系之。”

汪大渊的书中还记载,澳洲有一种鹤,毛是灰的,嘴和腿是红的,会跳舞,身体比较高大,约为六尺,很有灵性,见到外人到来,都是“耸翼而舞”,特别引人注意。由于这种鸟很通人性,汪大渊把这它称为“仙鹤”。

《岛夷志》中还说,澳洲特有一种很特别的树,红得像火焰一样。这种树后来被当地人称为“石楠树”。

根据汪大渊记载,澳洲北部某地“周围皆水”。按书中描写的地貌分析,这里应该就是今天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东面的一大片沼泽地。

他还说澳洲西北海岸的礁石上,附着有很多牡蛎。还记载澳洲北部海岸有高达米的台地,说这里山石险奇,如“天马奔驰,形势临海。”

他描写所有地貌海况与澳大利亚的情况完全一致,要不是本人亲自身临其境,是根本写不出来的,所以他去的一定是澳洲。

后来汪大渊回到故乡南昌,将《岛夷志》节录成《岛夷志略》,在当地印行出版,使这本书得以流传。但原来的《岛夷志》一书,却在元末兵乱中大部分散失,明朝以后就失传了。

汪大渊著《岛夷志》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内容真实可靠,从不记载传说之事,所有的记录都是他“身所游焉,耳目所亲见。”

明朝时,跟郑和一同下西洋的马欢拿着他的书,亲自走了一遍汪大渊去过的地方,觉得那些记录非常可信,书上没说假话。他说:看到实际情况,才知道“《岛夷志》所著者不诬。”

清代节略后的《岛夷志略》流传下来,这本书共有多篇纪略,详细记载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贸易等事项,涉及多个国家与地区,是非常珍贵历史资料。《岛夷志略》还记载台湾、澎湖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当时,台湾属于澎湖,而澎湖隶属于泉州晋江县。

汪大渊两下西洋游历,游踪非常广远,因此,他有时也被后人称为中国的马可·波罗。清朝时,《岛夷志略》被收入《四库全书》,但除了这本书外,汪大渊再没有其他著作传世,晚年生活也无记载可寻。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大渊两次搭乘商船下西洋,被后人称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