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想用岛链封锁中国600年前中国就有过世界
TUhjnbcbe - 2023/5/7 22:56:00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4636739.html

所谓第一岛链,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此外,位于朝鲜半岛南方的韩国有的时候也会被视为第一岛链的一部分。

如今的中国,被这一道第一岛链包裹着,太平洋上还有美国*舰的层层封锁。然而年前,别说什么第一岛链,中国海*所到之处,整个大洋就是我们的后院……

今天,眠眠就来说一说这段牛逼的航海史。

01

在南京城的西北,长江边有一座宝船公园。里面有几座巨大的古代船坞,展厅中还有当地挖掘出土的文物--用整根大树制作成的长达十几米的巨大船舵,这就是明代留下的宝船厂遗址。

当年明成祖朱棣动员全国造船力量,调浙江、福建、湖广等五省优秀造船工匠四百余户来南京龙江船厂制造远洋巨船。

从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永乐三年开始,此后29年间明朝曾经派遣大规模的舰队七下西洋。当时的场面浩大,盛况空前。明代人的记载是“维艄挂席,际天而行”,就是掌着舵,扯着帆,向着天边开去。

领导这七次海上远征盛事的就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被称为三宝太监的郑和。从元代时起,就有了西洋的名称,当时大概是以如今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元代称浡泥)为界,以东称东洋,以西为西洋。

郑和船队所活动的地区都在爪哇岛以西,所以是“下西洋”。

02

郑和原本姓马,是云南昆阳人。他的祖上世代信奉回教,可能是在元朝征服云南后,从西域来到的云南。他的父亲名叫马哈只,这个名字说明他是朝觐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人。

洪武十三年,明朝大将傅友德,蓝玉和沐英等平定云南,打败了元朝在这里的势力。郑和作为一个被俘虏的幼童,被带回南京做了太监。14岁时分配给了燕王朱棣,做了个侍童,赐名郑和。

郑和随同燕王朱棣,参加过南下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永乐二年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他第一次奉命下西洋的时候正是30岁左右,年富力强。

相传郑和这人“身高七尺,腰大十围,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弘亮”。

他能言善辩,非常机警,同时又为人谦和。又记载说他“有智略,知兵习战”,他跟着朱棣打过仗,对于用兵看起来也并不外行。

03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之大是十分惊人的。南京宝船厂建造的大船称为宝船,相当于大型舰队中的旗舰,是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这些宝船有自己的船号,例如清远,惠康,长宁,安济等,总共多达63个船号,而且每个船号又有两艘,用一、二两个序号来区别。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就是.18米,宽61.6米。船高达四层,可容纳乘员上千人。船上有9桅可以悬挂12张帆,铁锚就有几千斤重。如此巨大的舰船,在世界木船制造的历史上已经是登峰造极的水平,在当时简直就是航空母舰一般。

郑和统领下西洋船队的人数也是叹为观止,史料有记载的几次,人数都在两万七千以上。人员专业种类齐全,分工细致明确。其中有官校、旗*、勇士等*事人员,有火长、舵工、水手等驾驶船务人员,有铁锚匠、木艌匠、搭材匠等维修人员,还有通事、买办、书算、医士等各类办事人员。

在第四次航海中,医官、医士就达到名,平均个乘员就有一个医生,这种比例在15世纪可以讲是空前的,就是放到如今恐怕也算是很高了,足以说明当时郑和船队对于士兵健康的重视。航海中还运用了称为牵星术的天文定位方法以及罗盘和计程、测深的器材。

关于朱棣为什么要派遣郑和下西洋,说得比较多的是寻找建文帝。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打进南京,从自己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权后,建文帝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有人推测他应该是南下避难,或者流亡海外了。

朱棣登基后,生怕别人说他是乱臣贼子篡位,必须要找到建文帝让他给自己名正言顺的皇帝地位,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并且与周边邻国建立友好关系。

不过从郑和船队如此之大的规模,并且携带大量中土特产和财物沿途赠送给这些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来看,朱棣的目的应该不止是寻找建文帝,笼络周边国家才是主要动机,在让对方了解中土已经换了新的皇帝的同时,让以往与明朝失去联系的海外国家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制造万国顺服的国际局势。

04

年6月,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为使者,率领一支船队驾驶62艘宝船,配置中等的马船和较小的粮船、坐船和战船,总共多艘船舶,浩浩荡荡从苏州太仓浏家河出发,经过福建沿海南下。其中大小属于第五等的战船也达到了十八丈长,六丈八尺宽。

第一次下西洋到达了占城(越南南方),爪哇,苏门答腊,满剌加(马六甲),古里(印度西南),锡兰等国家。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将明成祖的信件交给国王,并且送上带去的礼物。这些国家看到如此巨大的明朝船队,而且态度友好,都热情地接待郑和。

船队在到达爪哇岛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爪哇岛位居南洋要冲,是如今印度尼西亚的*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岛上有个麻喏八歇国。这个国家的东王和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了,西王的*队占领了东王的属地。

郑和船队的人员离船登岸,到当地集市上做生意的时候,被西王的*队误以为是来援助东王的。他们向毫无防范的明朝船员发起攻击,还杀了个人。

这时郑和部下的将领纷纷要求向麻喏八歇国宣战,进行惩处报复。误杀事件发生后,西王也十分惧怕,连忙派出使者前来谢罪,并且主动提出赔偿六万两*金。

郑和考虑到一旦大开杀戒,沿路西洋各国就会对明朝产生恐惧,担心船队目的是前来侵略,这样就会影响此番下西洋任务的完成。而且对方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的做出的举动。

于是上奏明成祖,提议和平处理这一事件。后来朝廷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以后,感激不已,从此与明朝和睦相处。

05

对于那些图谋不轨,企图对船队发动攻击的势力,郑和还是采取了断然回击。

两年后,在第一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队来到苏门答腊岛南部的旧港。自从宋元以来,就有不少中国南方沿海闽粤等地的人下番到南海一带贸易为生,很多人就留在这里成为侨民。

有一个名叫陈祖义的,洪武初年在家乡犯了事,举家逃往到旧港,当了海盗的头目。他极其凶横,凡是有客船经过便抢劫财物。陈祖义看到郑和庞大的船队,认定船上必定有宝物,就组织海盗们来袭击。

其实郑和早已得到当时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的报告,张网等待。他采取火攻的战术,烧毁海盗船10艘,捕获5艘,剿灭海盗余人。惊慌失措的海盗王陈祖义也被郑和活捉了,囚禁到船中,押解回京后处斩。

明朝后来在那里设置了旧港宣慰司,任命施进卿为宣慰使,对于肃清海上通道,安定侨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郑和船队回国途中,西洋各国国王都派了使节,带着礼物跟着船队回访明朝。回国后,明成祖见郑和首次出使西洋,促进了与各国的往来,提高了明朝的威望,成效显著,皇帝自然是十分高兴。

06

郑和随即就开始进行第二次远航的准备。年10月船队出发,二下西洋,这次航行要送上次随船队来中国的外国使节们回国。这次出访所到之处有占城、渤泥(文莱)、暹罗(泰国)、真腊(柬埔寨)、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印度西南)、古里等国家。

前三次的下西洋航行,郑和船队到达最远的都只是如今印度西南部的古里。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活动,打通航线,开辟贸易的中转站。下西洋时,人员和船舶众多,往返一次时间要几年。后勤保障当然是首要的问题,如何安排钱粮供应,物资的存放等都是大事。

郑和考察后选择满剌加(马六甲)作为船队汇合的基地。从中国来的宝船先到马六甲停泊,然后各船按照所接受的任务分别行动,还在马六甲和苏门答腊码头都建造了仓库,称为“官厂”。

中国宝船到达后就设立起成排栅栏,如同城垣一般,四门有更鼓楼,夜间有人巡逻警卫。去各国贸易的船只回到这里集合,然后整理货物,再装载到船上。等到五月南风正顺时节返航回国。

在第三次下西洋过程中,在锡兰发生过一次恶战。永乐七年,郑和等人按照皇帝朱棣的命令,带着金银供器到当地的锡兰山寺布施,建立了一座“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此碑现存于科伦坡博物馆),还捐钱建立了一座佛光寺庙。

郑和在访问锡兰山国时,国王亚烈苦奈儿见船队装载了大量财宝,就想图谋不轨,所幸被郑和觉察,于是离开锡兰山前往其他国家。船队回程时,再次来到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他的王宫,秘密派出五万*队围攻郑和船队,又砍伐树木阻断郑和的归路,企图一举擒获郑和,劫夺船队。

郑和识破了他的诡计,趁贼兵倾巢而出,国中空虚,率领随从两千官兵,取小道快速行*,出其不意地直捣对方的王城,打进王宫,俘获了国王亚烈苦奈儿和他的家属以及大臣等人。领兵打劫船队的锡兰将领听说明*回攻都城,赶忙下令撤兵来救,却被郑和的*队打得溃不成*。

郑和将国王亚烈苦奈儿等人扣留在船上带回国内。后来朱棣对阿烈苦奈儿采取了宽大优待的*策,让他们暂时住在中国。

同时,朱棣命令礼部在阿烈苦奈儿的亲属中选择比较贤能的人立为锡兰山国王。三年后朱棣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和诰印到锡兰山封耶巴乃那为国王,阿烈苦奈儿同时被遣送回国。

07

第四次下西洋,郑和船队在行程上有了突破,到访了溜山(马尔代夫),以及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出口处的忽鲁谟斯(伊朗东南)。还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到达了非洲东海岸的麻林迪(肯尼亚)等地。

船队回国的时候麻林国派遣使节一同来到明朝,带来了贡品麒麟,天马等珍兽。朱棣龙颜大悦,认为异邦进献麒麟是国势鼎盛的征兆。朱棣亲自前往奉天门主持迎接麒麟的仪式,文武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

有趣的是,当时宫廷画师画下了麒麟的画像。翰林学士沈度还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以工笔小楷抄在画上。如今这幅《明人画麒麟图》仍然完好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再对照当时大臣夏元吉撰写的《麒麟赋》一文中所描绘:龙首、龟文、牛尾、麇身、马啼、肉角等词语,分明就是东非草原的特产--长颈鹿。

这次远航,在郑和船队到达苏门答剌的时候,恰好遇到那里争夺王位的纷争。企图窃取王位的苏干剌,见郑和按照朝廷旨意,站在对手新国王一边,与其开展贸易并且赏赐大量礼品,而对自己不加理睬。

他恼羞成怒,按捺不住,率领1万多*队向郑和所部发起进攻,郑和率*力战,打败了苏干剌的*队,一路追击到喃渤利,终于将苏干剌俘获。

郑和完成第四次远航返回南京时,苏干剌被带回中国,明成祖为了防止苏门答剌再出乱子,命令将苏干剌立即处决。与前一次作战一样,郑和都是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出其不意反击后取得胜利。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果断和主动的*事才能。

08

年,在第七次下西洋即将开始的时候,明成祖去世了。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对外进行战略收缩。朝中许多大臣以各种理由开始向皇帝进谏,要求停止远洋活动。

郑和当时曾经慷慨激昂地向仁宗陈述:“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停止下西洋标志着明朝在海路上的战略退却。随着明朝在南海地区*事存在的消失,直接导致海外各国来朝日渐减少。

直到年1月,明宣宗朱瞻基为了保住面子,再次派遣已经60岁的郑和率领船队两万七千五百多人从南京龙江关启航,第七次下西洋。这次航行,到达如今的索马里,再往西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年4月返航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如今南京南郊的牛首山上有郑和墓,那只是他的衣冠冢。

09

郑和七次下西洋,行踪遍及亚非十多个国家。南至爪哇,西北到波斯湾和红海,最西到达非洲东海岸。29年间,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活动范围东起东经度,西至东经40度,南起南纬10度,北抵北纬27度。航程十万余里,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壮举。

航海活动增加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贸易往来和联系,彰显了国威,传播了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明宣宗朱瞻基之后,明朝国势日渐衰落。后来,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都曾经想重下西洋,无奈有心无力,只好作罢。最为可惜的是存放在兵部的郑和下西洋档案,在明宪宗成化年间被兵部郎中刘大夏莫名其妙地全部烧毁,以致这一珍贵史料失传。

好在随同郑和下西洋的人留下了记录这一伟大航海活动的三部书:其中有担任翻译的两人,费信所写的《星槎胜览》、马欢所写的《瀛涯胜览》,还有参加第七次下西洋的秘书巩珍写的《西洋番国志》,以及郑和命人绘制的航海图《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成为研究郑和下西洋最可靠的资料。

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比欧洲所有伟大的航海家都要早。郑和去世半个世纪以后,年欧洲人才发现好望角,并从红海南下到达马达加斯加岛对岸。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航好望角,第二年到达印度南部的古里。

至于航海船舶的大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哥伦布的船队仅有3艘,船长24.5米,宽6米,在郑和的宝船面前简直就是小舢板了。(对比见下图)

只可惜,后来越发严苛的禁海令,不但断绝了大明成为世界级帝国的机会,更让曾经航海技术远远领先的中国,没有赶上大航海时代的好机会。

如果历史能够重来一次,也许,现在通行世界的或许就不再是西方文化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用岛链封锁中国600年前中国就有过世界